【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阳春三月,和风送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百魔洞景区门前,一群“候鸟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好,很适合养生,我们每天都前来晨练,身心舒畅。”来自山东青岛的76岁老人向学班说。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每年引得10多万“候鸟人”纷至沓来。近年来,巴马坚持将旅游转型升级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共同推进,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抓好“三转变”,激活乡村振兴“细胞”,让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变“输血”为“造血”
退休多年的李汉松是巴马平林人。1996年,巴马县旅游局成立,李汉松成为负责人。“当时,来巴马观光旅游的很多。但我们感到,观光游不是长久之计。”李汉松认为,巴马旅游业要有生命力,必须注入“文化元素”。
2009年,经济能人邓勇康围绕“惟仁者寿”主题,在巴马县平林村敢烟屯建起仁寿山庄景区,专门介绍巴马长寿养生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同样家住平林村的邓红云从广东返乡,用自家楼房开办农家旅馆。“旅馆住宿加上餐饮店,一年有6万多元收入,还能兼顾家庭,比外出打工强。”邓红云说。如今,敢烟屯依托“惟仁者寿”品牌,开设“仁寿乡舍”农家旅馆,每户年均增收近3万元。
2005年,甲篆镇坡纳屯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人均纯收入突破2.5万元,全屯62户全吃上“旅游饭”。坡纳屯创新党建促旅游脱贫“坡纳模式”,成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村”“中国特色村”,并在全县28个村屯推广,带动5784户贫困户脱贫。
巴马依托丰富的养游资源,通过“旅游+养生”“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扶贫”,从单循环模式向开放“旅游+”转变,实现养游景区、养游线路、养游商品、养游就业+农庄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群众发展后劲十足。
让“名气”聚“财气”
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巴马优越的养生环境。巴马县依托这些天然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随着养生人群越来越多,巴马开启了全域旅游业转型求新之路。
2016年2月,巴马入选“中国国际养生旅游目的地”和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9年11月,广西加快打造“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将原来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升级为“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巴马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叠加期。
近年来,巴马连续举办三届“巴马论坛”,完成9个乡村旅游区的规划和评审,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年行动计划旅游项目建设已竣工8个;深圳1979国际颐和康养城、深鹏集团康养综合体项目、赐福湖民宿群落等8个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仅2020年,巴马累计完成旅游项目建设投资3亿元。
“我们以创建全域旅游的标准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成国际性养生度假胜地,坚持用一流的资源做一流的产品,用一流的服务带一流的人气,用一流的配套引一流的投资,变巴马的名气为人气和财气。”巴马县县长蓝海洲说。
康养旅游呼之欲出
巴马围绕广西区党委、政府赋予“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三大定位,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康养”工作。
“我们要努力推动巴马旅游由单一景区景点的观光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把巴马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康养氛围的国际性、复合性、全天候的旅游首选目的地。”巴马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叶柳艳说。
如今,巴马成立了“长寿巴马”品牌运营公司,注册“长寿巴马”全类商品和服务商标,成为全国首个将县域公共品牌进行商标全类注册的县份;广西第一个基金小镇和数字小镇落户巴马,为大健康产业孵化和加速落地奠定了基础;2021年1月,巴马一家酒店成为广西职工疗养基地,康养旅游产业呼之欲出。
2020年12月,在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举办的“2020年度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风云榜”上,巴马荣获“2020年度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称号。
“目前,联合国世界大健康论坛和全球水论坛拟在巴马召开。这两个会议将直接推动巴马大健康产业和水产业发展,一大批水产业企业计划入驻巴马,巴马康养旅游发展值得期待。”河池市市长、巴马县委书记王军说。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凌吉荣)
请先登录再提交评论